2022年12月2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唯实论坛“科技时代法律与治理”分论坛在线上隆重召开。论坛邀请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位国际青年学者,进行专题报告。这些学者主要来自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报告内容主要围绕民商法、经济法、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罗马法和比较私法等领域。在线参会人员近100人。
开幕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泮伟江教授担任本次论坛开幕式的主持人。泮伟江教授对此次论坛进行了介绍,唯实论坛旨在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汇聚全球英才,打造卓越师资队伍,以文会友,发现人才,并随后介绍了本次论坛举办的渊源、意义与主旨。
接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教授对本次论坛开幕致辞。龙卫球教授指出了唯实论坛的性质。唯实论坛旨在打通北航与海内外青年学者的沟通渠道,诚挚招募愿意加入北航的优秀人才,为海外青年学者搭建展示才华、交流学友的舞台。随后,龙院长介绍了北航法学院的发展历史与成长历程。北航法学院是一所兼具融合性、多样性、综合性的新型法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师生关系融洽,在人才培养上具有突出建树。接着,龙院长对北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本次会议筹办人员表示感谢。
第一单元 私法视阈下的科技时代法律与治理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私法视阈下的科技时代法律与治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务委员吉冠浩副教授主持。吉老师首先分享了来北航法学院任教的心得,“北航想要做的事情,我们一定能把它做好”,法学院师生充满干劲、韧劲、闯劲,大家聚集起来,能够真正干一番事业。最后,提示各位报告人需要严格遵循发言时间,恪守“程序正义”。
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季雪亮的报告题目为“Resolving China’s Tax-related Investment Disputes: A Hypothesis and Proposal”。针对如何解决涉税的投资争议,季博士首先阐述了研究的问题意识:是否可以利用DTAs下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与税收有关的投资争端、中国DTAs下的争端解决机制是否可以用来处理中国与税收有关的投资争端、以及是否可以利用DTAs下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中国的税收相关投资争端。围绕上述问题,季博士介绍了论文的研究价值与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研究我国税收投资纠纷的动因,探究与税收有关的投资争端是否可以能否在DTAs下得到解决、合规性审查制度及其对ISDS的影响,以及将ICS、调解和合规性审查制度结合起来的解决路径。最后提出要结合要依托现有的投资仲裁为基础去结合调解、国际投资法院等综合优势来完善既有的争端解决机制,从而去解决涉税的投资争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阮神裕老师的报告题目为“区块链数字资产的财产意涵”。阮博士首先对区块链数字资产及其技术架构进行了介绍,认为区块链的技术架构决定了只有持有私钥者才能改写特定账户地址上的语义信息。随后,针对区块链数字资产物权说及其缺陷,阮博士认为将区块链数字资产涵摄于或类推适用物权的观点,忽视了语义信息并非特定的物、无法被直接支配、且不具有完全排他性的特征。并由此推论财产权的构造性要素应作为理论基点,应当放弃“物化”的路径,改采财产权的一般理论的路径。同时,针对财产权的构造性要素与区块链数字资产的问题,他认为,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区块链的技术架构可以作为物理边界,赋予持有人对比特币、NFT等链上数字资产以排他权;但是,持有人对NFT映射的链下数字作品并不享有排他权。
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陶娟的报告题目为“产假延长:特别优待还是性别歧视——以德法废除女工夜间工作禁令为鉴”。陶博士首先对德法女工夜间工作禁令背景下的家庭照料责任与女工就业,并结合国家义务进行讨论。接着,陶博士针对产假延长与职场性别歧视进行介绍,认为产假的延长增加了企业在女职工上的用工成本,这些成本包括产假期间工资成本的承担、产假期间社保费用及其他福利待遇的承担、产假期间替代用工成本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的中断等。在这样的逻辑链条之下,将加剧职场性别歧视。接着,她针对产假延长与家庭分工模式的关系,基于产假延长之于产妇的主要目的、家庭作为育儿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以及家庭内部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育儿责任分配导向,进一步得出了产假延长会固化男主外、女主内这一传统家庭分工模式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保障男性育儿权利和出台落实更多切实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措施的应对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博士后邢坤老师的报告题目为“我国法人人格横向否认的适用”。邢博士首先结合《公司法》第20条第3款、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5号和《公司法》(修订草案)第21条第2款,介绍了我国法人人格横向否认相关裁判文书的基本情况。接着,针对我国法人人格横向否认司法适用中对扩张适用的理解、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判断要素、既判力问题、关联公司责任承担等问题,她认为法人人格横向否认出现了司法适用不统一、法律预期与实际效能相脱离的现象,这种盲目扩大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的裁判情况,会影响市场交易安全和关联公司的正常运作,导致诉权滥用和诉讼资源浪费。最后,针对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责任追究,她认为应该结合“立法+司法”的双模式,将连带责任控制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范围内,识别责任主体,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并判断混同要件,以此解决法人格横向否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博士生越思雨的报告题目为“数字化服务平台对劳动法律规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对雇佣关系的定性和调整带来挑战的背景,越博士集中对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在2021年9月12日提出的《改善数字平台工作中劳动条件指令》及其在意大利的实施情况进行介绍,并以其为基础对劳动关系的附属性推定、劳动者权利的全面性展开讨论。指令将所有的平台工作者都纳入了规制对象,但在规制对象范围之内又进行了二元化的区分:借助平台展开工作的人和平台劳动者,即所谓的附属性劳动者和自主性劳动者。最后,她参照欧盟和意大利相关法律规定,对我国劳动法律规制提出了认定平台劳动的性质、劳动法规制附属性平台劳动关系、民法典规制自主性平台劳动关系三点建议。
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张璐老师的报告题目为“Personal Information of Privacy Nature under Chinese Civil Code”。张博士认为,中国《民法典》通过第1034条“私密信息”的提出,构建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区分路径,这种模式是不同于美国和欧盟的“第三条道路”。虽然这种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带来了潜在的问题。接着,她对个人私密信息的背景、识别、典型的个人私密信息测试进行了介绍。在个人私密信息的界定上,张博士认为,个人私密信息是隐私的一个部分,可以采取“法律列举辅之综合考量”的方式作出定义。在个人信息的私密性检验中,应综合个人信息处理的情境和目的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将私人性、可获得性、可识别性、风险性归为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她认为,身份证号码、生物识别信息、财务信息是个人私密信息的典型类型。
第一单元 与谈环节
与谈环节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赵精武副教授对阮神裕博士、越思雨博士和张璐博士的发言逐一进行了评议。赵精武老师认为,阮神裕博士将区块链资产纳入解释框架,结合技术要素,用代码和架构来建构财产权,非常有意义。越思雨博士以欧盟和意大利的视角,回归到我国《民法典》,对于雇佣关系的识别尤其是骑手的权益保护非常有帮助。张璐博士的报告颇具劲道,针对敏感个人信息的识别问题,区分实质意义上的正义和形式意义上的正义,并提出了通用定义+不完全列举的定义方式,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司法解释的制定也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张杨老师主要对季雪亮博士、陶娟博士和邢坤博士的报告进行了一一评议。张杨老师肯定了季雪亮博士将涉税投资争议置于仲裁语境中的研究思路,并针对实践中常见的双边税收协定产生纠纷的三类原因进行了介绍。对于陶娟博士的报告,张杨老师提出了我国在录用残疾人时的税收刺激政策和日本规定的产假政策,认为陶博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中国意义。对于邢坤博士的报告,张杨老师认为需要注意到我国公司法制定施行的特殊背景,对公司利益和债权人利益的救济不仅需要考虑到法人人格否认的事后制度,同时也要注意到董事义务和董事责任等事先责任制度,从而探索一条由事先责任和事后损失填补责任综合规制的保护制度。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北航法学院学生利思烨向报告人提出疑问,我国很多地方性法规在出台产假条例时,像去年出台的《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用的是‘生育奖励’这样带有馈赠性意蕴的词语,德法相关条例中是更多将其视为一种国家层面的义务还是馈赠性的奖励?陶娟博士结合目前的生育保险基金和“奖励假”语境中的地方性法规,认为不同国家具备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结构,在积极促进生育方面,我国处于刚刚转型的阶段。产假制度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而不能把责任都压向企业这一端。
随后,张璐博士对越思雨博士进行了提问,针对意大利劳工保障中的算法评级和歧视产生了疑问。越博士结合2015年、2017年对平台劳动者的保护法律进行了回应,表示目前的讨论仍是在于劳动者和平台之间的关系属性问题。
第二单元 公法视阈下的科技时代法律与治理
论坛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公法视阈下的科技时代法律与治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李游助理教授主持。李游老师结合个人经历谈论了在北航法学院的收获:“幸福感”与“获得感”。接着,提到了我国偏重公法治理的规制特点,在科技融合的时代里存在困境,需要以更开阔的视野来探讨私法治理。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博士生吴然的报告题目为《赔偿义务的道德基础——以正当伤害情形为例》。吴博士首先提出,强调指向受害人义务为条件的普通法侵权责任原理与纠正正义理论都遭到了质疑,即无法解释为自己的利益紧急避险的情形下的赔偿义务。为应对正当伤害情形的挑战,传统的正义理论作出了回应。接着,吴博士谈到了纠正正义理论框架下的义务存序命题和理由存续命题。通过对两种存续命题的分析,她认为,存续命题的回应对于证成赔偿义务存在不充分性、不必要性,无法融贯地解释法律或者道德为何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不同正当伤害情形中的赔偿问题。在此基础上,吴博士提出了结果责任理论,采用区域性公平原则来解释为自己的利益紧急避险,即当一个人可能从其制造的不确定情形中受益,那么由这个人来承担实际造成的损失是公平的。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姚子骁做了《面向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织性法律保留——以中央行政机关为例》的主题报告,关注组织性法律保留在国家组织法中的应用。他认为,科技时代对人类文明的冲击,使得法律难以在实质上提出明确可适用的标准,未来合法性与正当性可能都会更加依赖组织与程序。法律保留的判断标准发源于德国,通常有全面保留说和重要性理论,不能直接适用于我国。结合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姚博士排除了全面保留说,选择了更契合我国宪法基础的重要性理论。接着,他谈到该理论在组织法的中的具体化,需要结合我国宪法的依法治国原则与人民民主原则,将职权这一组织法的核心概念作为基础,进而将重要性理论转化为组织事项与职权的关系:即越重要的职权,法律保留的规制密度越高;与职权的关系越紧密的组织事项就越重要,法律保留的规制密度就越高。然后,他从机构和组织两个角度,将我国中央行政机关的组织性事项类型化,建构起我国中央行政机关的组织性法律保留制度。
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张圣泽以《信息隐私的宪法基础》主题进行了汇报。她首先分析了从隐私到信息隐私的一个发展溯源,在隐私成为宪法权力的过程中,存在“半影”“不被打扰的独处权”等众多理论,也引起了支持隐私和反对隐私的讨论。隐私已然成为宪法权利,但各国的路径存在差别,中国主要是采用未列举的基本权利角度探讨。而信息隐私主要是作为参照物与决策型隐私相区分。之后,张博士提出了信息隐私保护的现状及问题,不同于美德的扩张性保护,我国采取限缩隐私概念的路径,在隐私之外另行创设个人信息权。对于信息隐私,美国确立了两级检验的方式,但我国司法实践判断标准比较混乱,张博士以微信读书案为例展现了从“合理隐私期待”到“私密性”裁量。最后,她从宪法是否保护信息隐私与如何保护信息隐私两个方面展开隐私保护的宪法因应。通过梳理域外判例,归纳了反对说、支持说、搁置讨论三种态度。目前我国学界对信息隐私的宪法架构主要是层级划分,但张博士认为,从侵权方式而言采用过程覆盖的方式更为合适。
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郑童的报告题目为《科技时代的刑事治理》。首先,郑博士结合学界观点讨论了法律与科技的关系,从权力分配的视角切入,提出权利倾斜问题、累积效应问题、公共法益问题三个批判点。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应当将法律和科技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都遵循某种逻辑。为应对科技时代,她提出在立法过程中推广法中的程序化,通过涉及注意、审查或者咨询义务的程序将专业鉴定或者伦理评价输送到法律当中;在司法过程中应采纳实践法律观,将科技专业领域或社会学意义上的评判标准纳入解释体系。之后,郑博士通过基因编辑案例,将上述理论具体运用。对比德国《胚胎保护法》,她认为中国的“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更加适合科技时代的要求,并从伦理和规范两个层面展开了论证,总结刑法对科技时代的应对。
第二单元 与谈环节
与谈环节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琦老师对吴然博士、姚子骁博士、郑童博士的发言逐一进行了评议,认为各位嘉宾在不同的学术脉络下,就科技时代的法律与治理进行了有深度的探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雷震文助理教授就张圣泽博士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肯定了郑童博士采用的研究方法,指出法秩序的统一性、法官的观察视野在各个法学学科当中的重要性,期待与年轻学者的更多交流机会。
自由交流环节中,北航法学院学生王燕向郑童博士提出疑问,科技时代下网络犯罪的实现更有赖于预备行为、帮助行为等非实行行为,而实行行为的中心地位在弱化。为此,刑事治理应该实现怎样的转向?郑童博士从法定犯与自然犯的分类出发,提到了传统犯罪采用在抽象危险环节的提前预防手段。同时,结合刑法背后的价值观,富人犯法定犯的数量众多,而穷人犯自然犯的概率更多,分析了所采取的刑罚手段区别。
闭幕式
论坛闭幕式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泮伟江老师主持。泮伟江教授首先对会务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与会青年学者对北航唯实论坛的支持和认可,表示感谢。其次,根据论坛规则,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经过与谈人和在线同学共同推荐,本次论坛共选出两名最佳报告者,其他的报告人也获评优秀报告。泮伟江教授宣读了获奖名单。第一单元最佳报告获得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阮神裕,第二单元最佳报告者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张圣泽。最后泮伟江教授表示,本次论坛是一个桥廊纽带,希望各位优秀的青年学者能和北航法学院继续保持交流,共筑学术友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友军老师作闭幕致辞。
周友军教授表示本次论坛主要目的,一是加深优秀青年学者和北航法学院之间的相互了解。二是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以供与会青年才俊华山论剑、切磋学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论坛精彩纷呈,预定目标达成,会议圆满举行。
最后,周友军教授向与会的青年学者、参与关注本次论坛的各界人士和会务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宣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唯实论坛“科技时代法律与治理”分论坛成功闭幕。
“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当下,北航法学院已迈入崭新的建设阶段,特别欢迎各位青年才俊加盟,为北航法学院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排版:张戈
校稿:李游